九三学社河南新乡市委帮扶凤泉区 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助力经济发展纪实
作者: 发布日期:2018-04-18 浏览次数:

 

 


在豫北太行山余脉凤凰山下,有一个美丽的地方,那就是曾以“五陵春晓”“原庄夏景”让过往客人流连忘返的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。很多年来,凤泉人一直是“靠山吃山”,把炸山采石加工作为经济主产业。经济发展了,环境却糟糕了。近年来新乡市大刀阔斧进行经济结构调整,凤泉区关闭了大量采石场、加工厂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农业。九三学社新乡市委员会正是在帮扶凤泉区加速经济结构调整,助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,结下了不解之缘 ……

洪水无情,九三真情暖人心

2016 对于凤泉人来说,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: 7.9 百年不遇的 特大暴雨 ,交通阻断、断水 断电, 7.19 为缓解城区及上游压力,三个水库同时泄洪,凤泉区被推到了灾难前沿,刚刚经过土地流转,初具规模的几万亩良田一片汪洋。其中 大块镇 受灾最重, 3.5 万亩农田全部浸泡水中,镇党委 书记 王东发 站在 刚刚褪去洪水的田里,当着几十号乡亲的面,流 下了眼泪

凤泉人的灾难连着九三学社新乡市委员会领导的心,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宋惠清冒着将近四十度的高温,带着农业 专家第一时间赶 到了大块镇。

听取大块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介绍了受灾情况后,农业专家们先后到昱森牡丹园、大海牧业、云乡源合作社、三兴家庭农场进行实地查看。他们一边听取情况介绍一边提出建议,在昱森牡丹园,专家们提出为了尽量减少损失,可以种植上海青、豆科类等生产周期短,需要劳动力少的作物,那样既省事又能增加土壤肥力。在三兴家庭农场,吴大付、董彦琪等专家不顾地里湿滑,对地上种植的部分树苗进行了认真查险,然后说,“这些树并没有完全死掉,还有希望缓过来”,他俩现场指导农户进行查验,并亲自教给他们自救的方法。农业专家杨梅已经怀孕 5 个月了 ,也一起来到了受灾农田,她看了看受灾情况说:“我家就是咱凤泉的,离的近,有什么事儿可以直接和我联系,我将尽一切力量做好技术指导!”宋惠清对九三学社凤泉支社主委耿亚辉说:“你们要和大块镇一起,尽快形成文字材料,把灾情与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写清,我们市委会通过直通车的形式尽快反馈给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,让我们共同努力帮助流转户渡过难关!”话语不多,真情满满,感动得受灾农民直掉眼泪。

九三学社新乡市委员会和大块镇政府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,定期派农业专家进行现场指导,在做好灾后自救、最大限度挽回种植户经济损失的基础上, 帮助他们进行农业结构调整,实现技术优化。送科技新品种、进行种植指导、开 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、提出农产品种植包装销售一条龙建议……一次次贴心帮助,使九三学社新乡市委员会与大块镇亲如“一家人”。

扶贫帮困,一路有你更温暖

凤泉区分将池村的孙清辈家几乎囊括了贫困户所有的“典型性基因”—— 9 口之家,上有古稀之年的父母,母亲还患有残疾;下有两个儿子,一个待业,一个上学,两个孙子、孙女正在幼儿园;自己和妻子还患有慢性病,因病、缺少劳力致贫。

2017 年初九三学社凤泉支社和孙清辈一家结成了帮扶对子。一年来,社员们一起为孙清辈家脱贫出主意,想办法,为其做好国家扶贫政策的分析、解释及待遇享受工作,并积极为他家有劳动能力的人介绍工作,增加收入。 2017 年底,在社员们和分将池村委及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,孙清辈家年收入达到 34216 元,人均纯收入 3800 元,成功实现脱贫。 2017 年元旦还享受到了国家 54 万元的易地搬迁补偿款搬进了新居。孙清辈发自内心的说:“俺老孙家能从这个大穷坑里跳出来,离不开国家政策好,你们九三的人好啊!”

在孙清辈家脱贫的过程中,还真是 一波三折。孙清辈身体不好,又有个打麻将的坏习惯,所以破罐破摔,整天泡在麻将桌上。村里动员贫困户易地搬迁,给他争取了名额,可是一说拆旧换新,孙清辈接受不了,住了一辈子的老房子, 说拆就拆,思想说啥也想不通,为了做他的思想工作,社员们一有空就往他家跑,跟他拉家常,讲道理,时间久了,他的思想有所松动,可是仍然存在侥幸心理,想先占新房子,不丢老房子。搬迁时限马上就要截止了,孙清辈没急,社员们急了,拉来他的儿媳一同做工作,从自身就业、子女就学、社区环境、医疗保障等各个方面,磨破了嘴皮子,终于做通了思想,一家 9 口人利用搬 迁政策在区中心地带购买到两套新房子,共计 220 多平米计 54 万元,全部是国家政策支出。搬到焕然一新的房子里以后,孙清辈感慨地说:“多亏了你们苦口婆心的说服俺,不然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,俺非后悔一辈子不可!”

在社员们的帮助下,孙清辈一家享受到了最少七项扶贫政策,包括易地搬迁、政策送的“一揽子”保险、养老保险、家庭医生签约、土地入股分红、儿子、孙子上学教育补贴,残疾补助等等。他也改掉了打麻将的毛病,与大儿子、儿媳一起打工挣钱, 2018 年收入基本稳定增长,达到 5300 多元,没有出现返贫现象。如今,社员们依然 与他家保持着长期的联系,时刻关注他家去向,还经常与他儿媳沟通聊天,谈谈孩子教育问题,并给他家送去幼儿教育图书,帮助其从思想上树立自强自立观念,从娃娃抓起。孙清辈儿媳妇也表示,不管再忙,也要教育好孩子,从此让孩子这一代不再受贫。

九三学社凤泉支社社员们在一对一扶贫的同时,连续四 年在凤泉区开展了暖冬行动,每年冬天都会给贫困户送去过冬用品,用行动诠释着社会责任。贫困户庞新圆的姥姥对社员们说:“俺闺女、女婿都是聋哑人,他们自己的兄弟姐妹都躲的远远的,怕沾了穷气,是你们每年都还惦记着,谢谢你们,谢谢九三人。”

空中来 电,听说你能帮我们找到专家

“我是辉县高庄乡石井的,听说你是九三学社的,能帮帮我们找个农业技术专家吗?我们想发展种植,但是缺少技术……”一个陌生的电话找到了耿亚辉,虽素不相识,但言语恳切。原来求助者是在和乡亲们交谈中得知九三学社农业专家多,热心帮扶贫困户,就辗转找到了耿亚辉的电话,想通过引进新技术改变贫困面貌,带富乡亲。

这样的电话,作为九三社员,耿亚辉已经习以为常。因为作为九三学社社员、凤泉区人大代表,她多次在参加凤泉区委及其他部门单位的座谈会时候积极表态:“我是九三学社社员,我们九三学社在科技届资源比较 多,愿意为凤泉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之力,如有需要,可以随时拨打我的电话 ××××××××××× ,为您服务,我倍感荣幸……”

久而久之,耿亚辉的手机号码成了寻找技术专家热线电话,也正是这个热线电话,让凤泉区更多的普通老百姓知道了九三学社。

七星铜业是一家农民七兄妹自己创建的股份制企业,董 事长杨国勇一直想走出一条科技兴企的路子,但是苦于没有人才渠道,实验室成了他的一心病。通过“热线电话”,请耿亚辉帮忙介绍两个在冶金、冶炼方面的专家,帮忙申请市实验室项目。耿亚辉听后,立即将求援信息发到了九三学社新乡市委员会微信群中, 热情的社员们纷纷主动联系,仅在三天之内就与七星铜业牵手成功。一时间,耿亚辉成了凤泉人与九三专家“联姻”的红娘。凤泉区张门葡萄园合作社打电话,想搞葡萄种植技术培训找到她,她请来了九三社员、河南科技学院博士吴大付;云乡源农业合作社需要蔬菜新品种,她请来了九三社员、市农科院专家董彦琪……上文中提到的辉县市高庄乡的求援电话,她联系上了九三社员、市农科院经作所所长郑秋道和九三社员、河南寻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贤娇……凤泉人哪里有需要,哪里就有九三学社专家的身影,群众纷纷说:“你们九三真是专家多、能人多,好人更多!

在那凤凰山下,有个美丽的地方;在这个美丽的地方,有一段美丽的情缘……时光流转,真情日深,美丽的凤凰山、淳朴的凤泉人就这样和九三学社新乡市委员会谱写了一曲“同心曲”,结下一段“同心缘”。(耿亚辉 孟小鸣)

九三学社河南新乡市委